“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缭绕在大街小巷的歌曲在字词间都唱着独属中国的韵味,在不经意间拨动着路人的心弦,情不自禁地去追寻这旋律的源头。
11月13日早,“中国风”亚洲巡演总导演,周杰伦最佳拍档、华语歌坛创作才子方文山先生做客第287期孔目湖讲坛,带来一场题为:“谈谈我的‘中国风’创作灵感及诗词影响”的精彩讲座。方文山侃侃而谈,将富有中国风色彩的词曲娓娓道来,引来在场观众阵阵掌声。
“中国风”的创作:行云流水暗藏泼墨山水
词是一首歌的血肉之躯。而“中国风”的词则是听者开启中国古典美的钥匙。讲座伊始,方文山强调了“中国风”的概念,他提到如今“中国风”是华语流行音乐里的一种创作的概念跟方向,只要是歌词的遣词用语偏古典语法或者编曲上用到中式乐器都可,而再也不是人们观念里根深蒂固的小调歌曲或者五声音阶。
为了让在场的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风”词曲的魅力,方文山谈起了自己的创作。他认为创作是离不开生活这一源源不断的素材。方文山首先谈到近日的创作灵感是源于《富春山居图》,由于历史原因,这幅画分为两段并分别收藏于浙江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馆,在2011年5月18日,分散两地的画终于相逢了。于是方文山就此创作了一首感人肺腑的《山水合璧》,并让大家欣赏了mv的首播,赢得了惊叹的肯定和热烈的掌声。
其次方文山如是说在词曲这项艺术创作中,每个人必须拥有自己的文化视角度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举例脍炙人口的歌曲《千里之外》《牡丹亭》等,说到在这些歌曲的创作过程中,他并没有亲自抵达曲中描绘的地方,而是靠天马行空的想象在脑中一点点描绘独特的画面,然后一幅幅连成动态的影片,在字眼中抒写着富有古典气息的故事,让人流连忘返。
然后方文山为在座的观众简单介绍一首完整歌曲的创作过程:应先有音乐后有词。所以很多写词人受限于这项规定,难以发挥自己才华。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便要求自己不断地修改,努力让词的意境更深远,让词的味道更悠远,让词的魅力更长远!
诗词的影响:无韵诗歌明唱交融情感
固然精致的“中国风”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文学的精髓——诗词。同时,方文山也谈到中国古典文学对“中国风”词的影响。
歌词与诗词有着一些显而易见的不同。比如,歌词的结构比较松散,行字之间富有口语化,较主观。而诗词的结构就相对严谨,行字之间富有韵味,主观的成分减少了不少。
根据长期写“中国风”词的经验,方文山总结了歌词与诗词的几点不同。其一,人称代名词。在《爱在西元前》中:“你在橱窗前,凝视碑文的字眼,我却在旁静静欣赏你那张我深爱的脸。”人称代名词在歌词中重复地使用,不但不增繁琐之重,却更添琅琅上口之味!其二,情感最大公约数。众所周知,文字就像是一座美观坚实的桥梁,联结着人们的想象和情感。在歌曲中的副歌部分,那萦绕的旋律和重复的歌词易在瞬间触动人们心中柔软的部分,易在瞬间引起人们隐藏情绪的共鸣。其三,韵脚。不同于古典诗词,流行音乐的歌词常常带有韵脚,让原本不短的歌曲容易听背记唱,成为人们口中的经典。
在讲座的最后,方文山同在座的师生进行了有趣的互动环节,认真解答了大家们的疑问并送上贴心的海报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