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校史馆 | 孔目湖讲坛 | 交大风光 | 高级检索
交大要闻

交大要闻

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导李承贵做客孔目湖讲坛

作者:  来源:孔目湖讲坛    时间:2012-05-25  浏览:1

  孔子的“仁政”,朱熹的“天理”,陆九渊的“本心”,王阳明的“良知”,儒学延续两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站在今天的角度该怎样重新审视儒学?它与生命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5月24日晚,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导李承贵教授做客第308期孔目湖讲坛,从学术的角度简述了他对儒学的思考。

(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导 李承贵 教授 /   摄影:史长春)

  “生生之学”与生命契机
  李承贵认为,“生生”二字是儒学的本质精神,表达了对生命的重视、创造生命的热情。他从字形上象征“从无到有”的草和土的关系,作动宾词组是“创造生命”,作描述生命的副词译为“生生不息”之状,作形容词是“生机盎然”之意。因此,“生生”包含了儒学对生命的关怀、敬畏、精彩和升华,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和价值。
  李承贵认为,“生生”是儒学理解世界的方式,是儒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儒学追求的最高目标。
  首先,宇宙万物的形成是“生生”的过程。宇宙万物,生生相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如《周易》中就明确阐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
  其次,宇宙万物的结构是“生生”的整体 。如王阳明说:“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就是说宇宙万物以“生”联系在一起,具有生命的整体性。
  最后,宇宙万物的变化是“生生”的变化,生生不已,代代无穷。《周易》说:“生生之谓易。”
  随后李承贵对生生是儒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儒学追求的最高目标一一作出详细的解释。

  细数“生生”之要义
  在李承贵看来,儒家“生生”理念的基本原理,包括创造生命、养育生命、保护生命、成就生命、尊重生命、圆融生命六条,也就是说,儒家之学完全是应“生命”而形成的学说。
  生命是什么?李承贵通过展示三张极富生命力的图片阐释了生命是纯洁、高贵、充满希望的,同时他将“生命“内容总括为:物质生命、精神生命、青春(肤颜)生命、权利生命和价值生命。
  然后,李承贵从创生、养生、互生、成生、贵生、圆生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儒家生生之学对生命的创造、养育、保护、成就、尊重、圆融是怎样做的,并一一就这六个方面展开引申。
  创生就是创造生命,是生命的开始,“变无为有”,“变死的为活”。如朱熹说:“天地以生物为心,天包著地,别无所作为,只是生物而已。” 天地的工作就是创生万物,这也是天地所追求的理想。那么如何能创生呢?唯有阴阳交媾、团结合作、自强不息才能创生;同时,创生既是权利也是责任,一个政府、一个国家应为创生提供条件,要施行“仁政”,让人民有衣穿、有饭吃、有房子住,人民才有创生的良好环境。
  此外,创生还应处理好几个相关的问题,如敢于谴责或惩罚损害创生的各种行为、正确对待创生理念与个人权利之关系及创生数量与质量之关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