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至19日,我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研讨会暨2013年暑期研讨会在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校党委书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万明,就学校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办学”大讨论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表讲话。党委副书记、校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雷晓燕,发表了题为《对学校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的讲话。
会上,副校长陈梦成结合赴德国研修的经历,就德国高等教育的见闻和启示作了主旨报告。各学院、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重点围绕破解制约本单位及学校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与会同志共同观看了《筑梦之基》和《永恒的信念》两部专题片,并分为三个小组就会议主题开展了集中研讨。
在校全体校领导,各学院、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校党委书记万明发表讲话。

校长雷晓燕发表讲话。

副校长张坚主持交流发言。

副校长陈梦成作主旨报告。

万明指出,作为我校开展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载体的大讨论活动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有新变化,二是开放办学有新进展,三是服务师生有新作为。但与此同时,解放思想的深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深化改革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的广度还需要进一步扩大。
万明强调,大讨论活动要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我校党的群众路线的抓手是“开放办学促发展、服务师生办实事”。为了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确保大讨论活动取得实效,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系。在大讨论中,一方面要正视问题,正视这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要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更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二是办好实事和理顺机制的关系。要理顺校院两级的管理机制,实现教学科研的协调发展,实现开源与节流相得益彰,实现科研和成果转化并进,人才引进和培养双管齐下,学风和教风建设相互促进,实现三支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三是立足当前和放眼百年的关系。要有大学的大气,主要体现在有大气的制度、大气的领导、大气的教授、大气的学生;要有大学的关怀,让学校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学者的治学乐土;要有大学的胸怀,树立和落实服务国家的使命观,宽容失败的改革观,开明开放的发展观。
万明指出,今后一段时间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从制度层面上,相关部门要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争取年底前完成关于推进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办学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等十余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从工作层面上,要重点推进“省部共建”工作、制定好学校中长期规划、制定五年学校基建规划等工作。
雷晓燕在讲话中阐述了如何科学定位、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等四个方面的问题。雷晓燕指出,学校的发展现状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都决定了我们的定位应该是教学研究型、特色高水平大学。具体为:目标定位是特色鲜明的全国知名交通大学,类型定位是教学研究型,学科定位是多科性,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全面素质教育基础之上的宽口径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层次定位是以本科教育为主、做大做强研究生教育,服务面向定位是服务区域经济与交通行业;学校的发展方式是快速协调发展。雷晓燕强调,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式,均需要通过大讨论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学校的第二次腾飞。
雷晓燕指出,人才培养质量与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有直接的关系。处于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我们应重点关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评价的两个重大转变等问题。就如何更好的服务社会,雷晓燕认为,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广泛开展政产学研合作;要创新大学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要潜心研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关键技术;要牢记大学的使命,积极开展源头创新和高科技的前沿研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起先导和引领作用。
雷晓燕强调,教学和科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多的还是体现出统一性和相互促进的作用。两者都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会教书的教师是好教师,会进行研究的教师是好教师,既会教书又会研究的教师是更好的教师;重视教学的大学是好大学,重视研究的大学是好大学,既重视科研又重视教学的大学是更优秀的大学,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都高的大学是更好的大学。这些观念需要有机制以及有助于这些机制形成的制度和措施来保障。

集体观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电视专题片。

第一小组开展集中研讨。

第二小组开展集中研讨。

第三小组开展集中研讨。
与会同志分为三个小组,围绕会议主题开展了两个单元、为期一天的集中研讨。分组研讨中,与会同志一致表示,走群众路线至关重要,大讨论活动恰逢其时。他们围绕去年研讨会提出的三个问题、大讨论活动提出的六个问题和本次研讨会提出的四个问题,提出了诸多观点、见解、意见和建议。大家普遍认为,本次研讨会思考很深入,思路很清晰,建议很中肯,措施很务实,让大家振奋了精神,感到了希望,进一步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