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找新闻线索?”、“有了题材如何写新闻?”11月9日,校纪委书记汪立夏为全校两百余名宣传骨干讲授“教育宣传的方法和艺术”。他认为,教育宣传工作要努力做到识、势、道、味四个字,使工作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结合自身十多年从事宣传工作的经验以及近年来的“微生活”,汪立夏在培训课上指出,同学们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抓重点,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在小现象中去寻找新闻点。他还从“校园低头党”、教室白色污染、图书馆占座等案例进行分析,细致讲解如何去收集信息、择取素材,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
汪立夏重点从“识、势、味、道”四个字强调如何提升教育宣传水平。
“识”首重意识,要时时事事处处有一种下意识、潜意识去进行宣传。要形成这种意识,取决于见识,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深刻见解和创新思维,并转化为自觉意识。再者,知识是做好宣传的基础,厚积薄发,从而具备从事宣传的基本素养和才思。
“势”要求结合时事要点,善于借势、造势和成势。打好宣传主动仗,借势是前提,造势是手段,成势是目标。即善借教育之势,顺势而上、趋势而行,通过努力,形成一种推动教育发展的气候、氛围和环境。
“道”则讲艺术、重方法。对于传统老办法要继承,积极总结新经验、运用新方法,宣传同样应与时俱进,发展新媒体的作用。不管是重道,还是用道,都必须符合教育宣传的规律,才能树得起、立得住,进而成道。
“味”是指教育宣传要有品位、风味和回味。学校是育人之所,文明的首善之区,一定要坚持高品位,固守教育高尚的精神家园。要在教育自身发展中去挖掘素材、提炼特色,才能独具风味,贴近社会、实际和师生。教育宣传同样要有长远的考虑的社会责任,才能经得起历史检验,历久弥香,回味无穷。
讲座中,汪立夏不时与同学们互动,并从学生的角度悉心解答问题。讲座由校党委宣传部部长石初军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