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道即中庸之道,其目的是‘致中和’,以平衡为贵,以和谐为美”。11月29日晚,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郭春园式的好医生”获奖者王茂泓教授做客我校第350期孔目湖讲坛,带来一场题为《中医与中庸智慧》的讲座。

(江西中医药大学 王茂泓 教授 / 摄影:辛江)
中医和西医
讲座伊始,王茂泓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中医的历史:商代的宰相伊尹,本是一位厨师,擅长烹饪,从中悟出了五味调和之道,各种食物搭配能平衡人体内部,这便是中医的起源。
“中医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下来便有一阴一阳,两只脚走路便是本能的阴阳交替;同时,手掌的五个手指,代表着木火土金水‘五行’,对应着肝心脾肺肾,可以从手指头看出一个人的内脏是否健康。”

(王教授现场教大家健身方法)
对于中、西医的差别,王茂泓认为,中医传承的是东方文化,偏于以自然和谐为准,它关注重视与自然的关系;西医则传承西方文化,西方文明的特点是与自然抗争,因此,西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及动手术等治疗方法。但王茂泓表示,这两者是可以结合的,打个比喻说:中医就好比朝廷中的“礼部”,而西医则为“兵部”,一文一武,任何一个朝代都需要文武结合。

中医与中庸之道的平衡
王茂泓讲到:中医治病的目标是平衡、通。一个机体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平衡具体又分为表里平衡、身心平衡、虚实平衡和物质与精神平衡。那我们要如何把握这些中医与中庸之道的平衡呢?
王茂泓给大家从五个方面来分析中医与中庸之道的平衡:
一是饮食的平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却忽视了营养的协调,尤其是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摄取过量的蛋白质易致癌的严重问题。
二是运动、起居的平衡:我们平时的运动量应满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三是情绪心态的平衡:我们不该只注重身体的保养而忽视了精神的平和,不良情绪对五脏的伤害很大,如压力大伤肾,过悲伤肺等。
四是与环境及自然关系的平衡:人与自然本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爱护自然,保护地球,即为保护我们的生命。
五是诊治疾病的平衡:人是一个自组织系统,我们应该给予它帮助,提高它的自我调节能力或恢复被破坏的调节能力,而不是错误的将它当成它组织系统过度治疗。在给大家讲解的过程中,王茂泓一直在强调中医的中庸之道,即和谐与平衡。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依旧热情询问)
讲座最后,王茂泓说道:“一个人的成功就在于对人生的把握,而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平和的心态,中庸正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