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校史馆 | 孔目湖讲坛 | 交大风光 | 高级检索
交大要闻

交大要闻

【中国江西网】交大假期留校学子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做好周到服务

作者:黄清华  来源:【中国江西网】   时间:2014-02-19  浏览:1

中国江西网2月18日讯:2月11日,华东交大信息学院大三学子周福长上午不到8:00,就陪同因路面积雪打滑而摔倒的外教Stephen前往校医院,向值班医生反映了外教Stephen的受伤情况,在医生的安排下,为外教Stephen拍了片子,所幸的是,外教Stephen的骨骼并没有受到损伤,并无大碍。陪同外教Stephen回外教公寓的路上,周福长向外教Stephen解释了他的拍片情况,并特意向他叮嘱到要注意受伤的手,如果身体上感到不适的话,可以随时联系他,此外,要特别小心路滑以防摔倒。

寒假期间,像上述情景的出现,对周福长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了。

2月16日,华东交大又迎来了3名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周福长负责将他们所住的公寓提前打扫干净,套好被褥等。2月17日下午,由于新到留学生不大熟悉公寓的门如何开,导致一套公寓的钥匙卡断在了钥匙孔里,周福长及时与值班人员取得联系后,找来工人师傅一起帮忙把折断的钥匙取出来了,2月18日早上,同样的事故又出现在了另一套留学生公寓,周福长又耐心的请来工人把问题解决了,并向3名新到的留学生演示了如何开门,以及公寓各项设施的使用方法,并告诉她们遇到任何问题可以随时了联系他,他会第一时间提供帮助。

然而,整个假期这些留校学子都是这样做的。小年那天,大多数大学生均已放寒假回家休息了一个星期,在家中与父母亲人坐一起吃团圆饭,而周福长却在外教公寓值班室与华东交通大学来自印度的Nishant、来自英国的Stephen、来自加拿大的Chris、美国的Yulia、Vinson五名外教围座在一起,一边吃着脐橙,一边谈论着中国的小年习俗。

很多人都不知他为什么寒假比普通同学少休息三个星期,经询问了解,才知道具体的原因,“寒假期间,学校还有五名外教留校,作为外教公寓的值班学生,我必须晚回家、早返校,寒暑假都是这样。”周福长平淡地答到。

“这个岗位对假期的要求这么严格,那你当初是如何坚持要选择这个岗位呢?”他说:“去年1月,当时国际学院招聘外教公寓值班人员,经辅导员老师推荐,才知道有这个岗位的,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个岗位,最主要的是为了感激外教,想为外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大二上学期开始接触外教,当时我们的英语老师是美籍外教Doug老师,从Doug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经过面试后,我和信息学院的何大振同学顺利担当起了外教公寓的值班学生”。

谈到经历和感受,他们认为在外教公寓楼值班虽然岗位平凡,却是学校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可谓是事无巨细,责任不小,且与各位外教建立了一种深厚的情谊。

“我们在值班期间,要及时了解外教在生活上的困难,比如公寓哪里坏了、什么物品不会使用、食物及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需要买什么、交通问题等,同时及时为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此外,我们还负责一些物品的分发,寒暑假外教返校的接待,外教的公寓安全等”。

当谈起与外教之间的难忘的事时,何大振同学深情地说道:“去年1月初,外教尤金老师因为路上积雪太厚而摔倒,我们作为值班人员,第一时间陪他到校医院作细致检查,在路上我们和尤金老师互相叮嘱注意雪天路滑,并告诉他有任何的不适可以随时联系我们。后来,尤金生病住院了,我们更是请假到市区探望了他,通过这件事,我们和外教的情谊变的更加地深厚”。

  “平常时我们和外教也有很有趣的沟通,谈论各种话题,比如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差异等,一开始我们呢也不敢主动和他们说话,但是渐渐的我们发现其实外教都很友好,很想和中国的学生谈论谈论各种话题,值班一年多以来,我们和外教都成了非常好的朋友”。周福长这样说道。

  据悉,华东交通大学像周福长和何大振同学这样服务于外教的同学还有很多。

  谈起与外教的情谊,信息学院通信(卓越)2011-1班的詹灵同学倍感激动的说,“犹记得2013年1月初的大雪,我们班自发的组织了铲雪活动,在完成了学校其它道路的畅通后,临近午饭前一刻,全班奋力抢通了外教楼前面积雪很厚的道路,为外教的出行提供了方便。”

  寒假期间,信息学院大三学子叶金卫同学已正式开始加入到服务外教的值班工作中来。

  针对信息学子热心服务外教的现象,信息学院党委书记汤兆平说: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我们预料之中的,这些年来,学院除了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创新实践外,还更加着力对学生进行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的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

  据了解,当前华东交大正在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办学、加快发展”的活动,既要立足于本职,又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每一个岗位都可以建功和有效宣传学校,外教也是开放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师资的有益补充,如何展示一个最具“宜居、宜学、宜教”的学校形象,既需要学校有开放的胸怀和包容度,还需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更需要全校每一个师生热情、真诚地参与。

责任编辑:李彩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