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校史馆 | 孔目湖讲坛 | 交大风光 | 高级检索
交大要闻

交大要闻

【信息日报】大学生“私人订制”的寒假生活

作者:安怡君  黄小路  来源:【信息日报】   时间:2014-02-18  浏览:1

“寒假怎么过的?”“你的假期有什么特别安排吗?”“你有‘私人订制’的寒假生活吗?”又到了假期结束各高校学子陆续返校的日子,这一话题也成为大家见面后谈论交流最多的。记者走访部分高校了解到,假期生活因人而异,不少大学生的假期生活可谓多姿多彩。一些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定制,给了自己一个与众不同的假期,他们或深入社会实践的浪潮中,或抓紧时间为今后的考研、考证、学习“充电”,或每天坚持做家务、锻炼身体,又或者邀朋结友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他们用行动表明:“我的假期由我做主!”

各种“充电”假期也不放松学习

在舒适的寒假生活中,不少大学生选择读书学习来给自己“充电”。“寒假的这段时间,我基本上每一天都离不开书本。书中的智慧便是最好的精神食粮,丰富了我的生活。”谈起假期生活,南昌大学大三学生李斌说,放假前,他特意挑选了几本自己中意的书,利用假期认真地读了一遍,其中包括一些专业书籍,“读完这些书,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觉读书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陈同学是华东交大土木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除去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剩下的时间他都在家里认真看书学习,为将来的考研做准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陈同学告诉记者说:“假期的时间非常宝贵,我不想浪费在无谓的玩乐中,哪怕每天看上几页书,都是有帮助的。我还报了假期的考研培训班,可以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也让自己的假期在学与思中过得更有意义。”在假期里,勤奋的小陈不仅学习主动性高,还每天坚持做家务,锻炼身体,他笑称这些都属于为自己“充电”的范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和陈同学一样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学习的大学生不在少数,另外还有不少大学生提前返校,只为回学校的驾校练车,考驾驶证件。还有一些学生选择假期学习摄影、绘画等技能。

除此之外,我省部分高校的学院乃至学生组织也为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做了一些特别的安排。记者了解到,华东交大人文学院“世纪英才”组织学员在寒假坚持写周记,及时记录每天的学习与收获。该校经管学院学生会则为学生订制了一道独特的“寒假大餐”:每个学生会成员为各自部门下学期的活动写一个策划。各学院纷纷动员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外出打工赚钱也赚了处事经验

1月底,华东交大经管学院的大三学生江桂英走在深圳市的道路上,这天是她来深圳的第二天,通过四处寻找,她找到了一份在超市做收银员的临时工作,并且已准备好陪同在此打工的父母过年,这是她第二次和父母在异乡度过春节。

“今年假期较长,不想在家虚度一个多月,所以想出去锻炼锻炼,也可以赚点钱为家里减轻些负担。”江桂英家住江西赣州的一个村庄,近年父母到深圳打工,她去深圳陪父母过年,比他们回家要省不少开支。超市的生意火爆,每天客流量很大,巨大的工作量对这个初次出来打工的女生是极大的考验。

“打工的这一个月,除去大年初一休息了一天,其他时间都在上班。如果轮到早班,七点就得起床梳洗;上晚班的话一般要晚上11点多才能回到家。感觉自己就像一个陀螺一样连轴转,一天下来,手脚发软。”但辛苦而繁忙的工作并没有让江桂英就此放弃,想想在外辛劳的父母,她下决心要为他们减轻一些负担,于是咬牙坚持了下来。谈到打工给自己带来的收获,江桂英很有感触,“面对麻烦的顾客,我学会了忍让。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我学会了勇敢面对,不懂就问。一个月的打工经历让我感到很充实,很值得!”

江桂英告诉记者:“虽然这个春节过得比较辛苦,但自己赚到的不仅是钱财,更重要的是一些处事经验,受益良多。”

(文章摘自《信息日报》2月28日教育版“大学生‘私人定制’的寒假生活”一文。)

责任编辑:李彩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