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文化软实力已经同物质硬实力一起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9月12日下午,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教授做客第385期孔目湖讲坛,带来一场题为“文化软实力与中国的城镇化”的专场报告会。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 张国祚)
文化软实力的起源
张国祚认为这最早来源于二战结束后美国学者提出的“软实力”概念,而我们国家在十七大后首先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思想。不同的是,加上了“文化”二字以后,这个概念增加了非同小可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它的文化深度和灵活性上。
文化软实力关乎国家命脉
结合具体的例子,他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等史实作了深刻分析。“很多国内外的学者都有过深入的研究,他们得出的最重要结论就是:苏联的文化软实力媛媛落后于其军事硬实力,最后拖垮了这个国家。”物质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同时支撑一个国家前行,就像两条腿走路一样,如果文化软实力不济,必然导致国家政治混乱。
我国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
“旧中国由于禁锢思想,止步不前,渐渐失去了在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领先地位,以至于一度面临亡国灭族的危险。”张国祚说,“庆幸的是,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领导集体针对中国具体国情,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让中华民族复兴的曙光不断照亮了神州大地。”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我们必须承认我国现今发展文化软实力的能力还是比较弱的,文化影响力还处于较低水平,仍需努力。
文化软实力与城镇化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直接体现在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上”。张国祚认为,这其中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社会效应直接影响了文化软实力在城镇化平台上的表现。城镇化,说到底就是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针对这个具体的问题,张国祚教授给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以正确的理论引导人,党的理论学习要脚踏实地,落实到位;二是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重点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三是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文化部门和学者要认真审视我国的文化作品水平,结合国外文化产品的建设经验,找到共通之处,逐步取得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