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校党委副书记汪立夏出席首届人文文化节闭幕式暨第37期人文讲坛,以“大学生活与人文素养”为主题剖析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养成,接连不断的启智事例贯穿其中,开起了现场的人文“故事会”。

谈及人文素养,汪立夏以我校依山傍水、临江怀湖的学园环境作为引入点,向同学们介绍了“天佑桥”、“文达湖”、“文恪湖”等景点名称的深刻含义,介绍我校的“三百校园”,从而提出人文素养应该从感官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
从身边的学生事例到清华、北大之区别,从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人生经历到茅台酒厂的发展,从造纸术的传播到中华传统的发展,围绕人文素养提升、养成,汪立夏用大量故事让学子更好了解人文素养之精华。
汪立夏指出,教育也是养成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代大学教育环境并非毫无瑕疵,要想完善教育环境则需要通过改革来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而提倡纯粹的人文理念是其中一个效果显著的解决方法。他认为当代大学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人学”、“心学”、“文学”、“科学”、“经学”这“五学之学”,其中“心学”涉及的个人情商水平培养与“经学”提倡的理论必须运用到实践中去这两方面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他提倡在座师生“乐享人生”,持乐观的态度去享受生活,培养人文素养。
“汪立夏副书记讲座生动活泼,贯穿很多的人文故事,让我们都深入了解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在工作学习中更好提升人文素养。”聆听讲座后,人文学院院长梁成意说道。
梁成意宣布人文文化节闭幕。(摄/高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