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校史馆 | 孔目湖讲坛 | 交大风光 | 高级检索
交大要闻

交大要闻

8位专家来校为我校首批省内2011协同创新中心“把脉”

作者:薛桂君  来源:校报   时间:2015-10-23  浏览:1

“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为“协同创新中心”)依托我校,为2012年由江西省教育厅批准建立的首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按照国家急需,江西省领先的要求,围绕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科学前沿和江西省发展重大需求,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工作。10月22日,“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与安全”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江西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吕玉琪出席。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优青及国家科技进步奖、茅以升科技奖获得者八位特邀专家来校,为协同创新中心“把脉”。校长雷晓燕致欢迎辞,副校长陈梦成主持会议。

江西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吕玉琪在讲话

校长雷晓燕致欢迎辞

推进会现场

合影

 八位专家分别为: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工程总经理尹学军教授级高工,长江学者、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院长任伟新教授,长江学者、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高亮教授,国家杰青、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主任黄茂松教授,国家杰青、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韩庆华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杨仲轩教授,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学院高仕斌教授,2014年茅以升科技奖获得者、中铁电气化工程局副总工程师许建国教授级高工。

吕玉琪充分肯定了全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工作和我校人才培养教育,认为推进会召开很及时,也很有必要。他希望,学校通过邀请高层次专家来校指导“把脉”,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更上一层楼,华东交大不仅在江西,同时在全国不断扩大影响力,实现学校长远目标,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雷晓燕简要介绍了学校建校历史和办学历程。他认为,学校办学声誉好;交通特色,尤其铁路交通特色明显;具有一定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学校在国防生培养及大学生体育运动等方面在全国有一定影响。

雷晓燕表示,省教育厅高度重视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我校也是实施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全国最早的高校,投入力度大,成效明显。他期望,通过推进会,总结工作,加大建设力度,请专家学者讲学,拓宽视野,开拓研究方向,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教育厅“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

雷晓燕为特邀专家颁发聘书。

与会专家肯定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并结合自身研究内容对协同创新中心在人才培养、制度定制、设备使用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报告会现场

黄茂松在作学术报告

尹学军在作学术报告

任伟新在作学术报告

高亮在作学术报告

韩庆华在作学术报告

杨仲轩在作学术报告

高仕斌在作学术报告

许建国在作学术报告

此外,黄茂松以“桥梁基础动力问题”为题,尹学军“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题,任伟新以“环境耦合作用下结构静动力综合实验平台”为题,高亮以“高速铁路轨道结构新技术及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启示”为题,韩庆华以“大跨空间结构失效机理及其创新体系”为题,杨仲轩以“砂性土中打入桩性状研究”为题,高仕斌以“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新技术”为题,许建国以“工网系统关键技术及理论技术框架体系”为题举办了8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为我校师生带来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信息。

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冯青松汇报了协同创新中心基本情况、工作进展及建议。

科研处、两办、人事处、宣传部、计财处、资产处及土建、轨道、电气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机电、土建、轨道、电气学院师生代表听取了学术报告。(摄影/秦国华)

责任编辑:薛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