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从共青团江西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传来喜讯,我校团委以全省高校共青团年度考评第1名的优异成绩,获评“2015年全省共青团工作优秀单位”。此前,省学联公布2015年度高校学生会考评结果,我校学生会以全省第1的优异成绩,再次荣获“全省高校五星级学生会”称号。这是我校团委、学生会自2013年以来连续三年获此殊荣。

“全省共青团工作优秀单位”由团省委在全省各设区市、行业企业、大中专学校等基层团组织中通过公开考核、评议产生,是我省共青团系统中级别最高、影响最大的综合性荣誉,每年授奖单位一般为10个(2015年首次增至12个);“全省高校五星级学生会”由省学联在全省90余所高校学生会中通过年度工作考评产生,是全省高校学生会星级评议最高等次。三年来,校团委在全省高校年度考评中实现了“三连跳”,由2013、2014年度的第4、第2跃居第一,校学生会也在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2后首次跃居榜首。
2015年,在校党委和团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和上级团组织工作部署,紧扣立德树人,聚焦重点特色,发力进位赶超,形成了大学生骨干培养、典型引领、网络新媒体等在省内较具影响力的工作项目,各项工作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学校共青团系统全年获国家级奖励116项、省部级奖励452项,再创历史新高。
青马工程品牌提升。一是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形成模式。受团省委委托,编制完成全省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大纲、全省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教学管理办法及相关教材。校团委作为全国56所典型高校团委之一应邀参加团中央“青马工程”工作推进会。二是联系服务青年教师全国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广泛开展“交通微论坛”等青年教师学术交流活动,指导学院成立青年教师团组织和联谊会,重新恢复并充实了机关团委。三是学生典型选树工作结新果。再次实现“国字号”典型突破,成功推报欧阳自立同学当选“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共100人,系唯一在校大学生),一次性成功推送2名学生干部出任省学联驻会执行主席,校学生会主席唐跃峰同学入选团中央第九期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并担任班长(全省共计3人)。
创新创业有新突破。一是竞赛成绩有新突破。ACM、数学建模等竞赛成绩继续稳居全省前茅;“挑战杯”实现长足进步,获省赛特等奖1项,二、三等奖各5项及最佳集体组织奖,团体总分首次挺进前五,并成功获得第15届“挑战杯”省赛承办权,首次有2件作品入围全国总决赛并获三等奖。二是创业孵化与创业培训有新突破。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全面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成为全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两批共20支团队进驻并良性运行,部分团队年销售额已超百万元;新争取上级政府部门创业扶持经费100万元,并获创业实训班举办权;“创业沙龙”、“创业讲堂”、“创业实训”全面开展。团中央学校部部长杜汇良及团省委、南昌市县(区)等各界领导来校视察,给予充分肯定。三是机制建设有新突破。“1+4”创新创业导师制深入实施,获批20万元/年专项经费,新设创新创业训练经费50万元/年,竞赛经费由55万元/年调增至80万元;协助制定完成《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评分标准》,将创新创业实践纳入素质拓展学分的必修科目,制定出台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获奖奖励办法。
网宣工作稳居前列。一是网络舆论引导走在前列。在上级团组织开展的网络集中发声和网络舆论斗争中始终走在前列,多次位居全省首位;校团委获评“‘2015中国好网民’网络作品征集评选活动最佳组织奖”(共计2个)。二是新媒体阵地建设走在前列。校团委微信公号“交大青年”WCI排名稳居全国高校30强、全省高校前3。三是网络产品创作走在前列。4件原创网络作品被团中央微信公号推送,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四是工作影响力凸显。先后四次在团中央、团省委工作会议及培训班上做典型发言,受团省委委托编制《全省高校网络宣传员操作手册》;团中央学校部部长杜汇良来校调研,对学校新媒体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为“青年之声·华东交大”点击上线(我校为全国100所试点高校之一)。
主题活动有声有色。一是主题教育特色鲜明。扎实推进“三礼”教育,“四爱”品牌亮相央视,获全省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一等奖;获评“与信仰对话”活动全国优秀组织奖;成功承办全省“向上向善龚全珍式好青年”首场分享会和“全省高校研究生五四峰会”。二是做实“三走”活动。制定出台3个规范性文件,推动“三走”活动常态化;校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NBA巨星霍华德、央视体育频道主持人刘语熙等先后来校,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学生群众体育锻炼蓬勃开展。三是志愿服务活动结硕果。再次评为全国、全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1人获评全国先进个人;校团委获评“2014-2015年度西部计划志愿者优秀项目办”(全国共181个,其中江西5个);先后承担中国青年APP大赛、江西女子网球公开赛、首届中国青年运动会、南昌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等志愿服务工作,受到好评。
自身建设加速推进。恢复成立了机关团委,推动4个学院增设年级、系团总支,3个学院增设团委副书记,进一步充实了团干部队伍和团属工作机构。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扎实开展,2个团支部和1名团支书分别被团中央学校部授予“全国高校示范团支部”和“全国高校百佳团支书”称号,1社团被评为“全国百佳大学生理论学习社团”;获团中央“四进四信”活动高校优秀项目奖1项、基层优秀项目3项。深入实施“四个提升计划”和团干部联系院系团委、蹲点团支部活动,在学校申报全省文明单位等重大工作中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校学生会首次当选全国学联委员会团体单位(全省共2所高校入选),实现历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