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阳春三月,鱼目山下、孔目湖畔,墨香淡雅、书声琅琅。3月30日,南昌市经典素读教学展示活动在我校南区礼堂举行,交大附属学校的师生同台素读经典。副校长史焕平,南昌市教科所所长黄志远,南昌市教科所小学研究室主任、小语教研员赵水兰出席活动。南昌市辖区学校、周边高校人文专业600余名教师现场观摩。



一年级小朋友诵读《三字经》拉开了活动序幕,童声稚嫩而坚定,武术刚劲而柔韧,孩子们从小就立下了“诵经典,习武术,文武备、兴中华”的志向。中高年级学生带来的歌诀诵读《滕王阁序》和吟诵《诗经·小雅·蓼莪》,不仅给观众展现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南昌古郡风貌,也让观众感受到孝亲追思的深切哀痛。交大附属学校全体教师带来的吟诵、歌诀诵读《蜀道难》和《岳阳楼记》表演展示,将活动推向高潮。
全国吟诵名师、中华书局经典教育专家邓锦芸老师和江西省“国培计划”特聘讲师何敏老师分别现场执教《礼运大同篇》和《诗经·小雅·采薇》,向观众展示了经典素读在语文课堂中的具体实践,大家纷纷对交大附属学校两位老师的精彩课堂点赞。



“素读”源于我国古代私塾的授课方式,通过讲、读、吟、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等充满情趣的方式,让学生做到自然读书、艺术读书、愉悦读书、快速读书、大量读书、理解读书,以求文化的种子能量蕴积孩子的深层记忆中。“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陈琴率先把“素读”理念引入当下的语文课堂,作为陈琴老师的入室弟子,多年来邓锦芸老师在语文课堂中践行素读经典,实现了学生在小学六年“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言”的教学目标,轻松解决了语文学习“难积累”的问题。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文化需要合适的载体,对于经典文章,素读是最生动、最贴切、最直接的诠释和演绎。师生每天素读经典已经成为交大附属学校的文化特色,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里已蔚然成风。
近年来校党委、行政把办好附属学校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在校园建设、师资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中小学抓住发展机遇,内强根基,外塑形象,把打造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作为提升办学实力的抓手,走特色兴校之路,办学声誉不断提升。(摄影/秦国华、江路、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