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校史馆 | 孔目湖讲坛 | 交大风光 | 高级检索
交大要闻

交大要闻

凸显“交通特色、轨道核心” 学校调整学科、专业并设置材料学院

作者:  来源:校报   时间:2016-05-04  浏览:1

4月30日,校党委会研究决定,为理顺关系、凸显“交通特色、轨道核心”,做大做强相关学科团队,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学校将调整学科、专业并设置材料学院。这一项事关学校、学院和学科专业三位一体特色支撑体系建设改革方案的出台,也意味着我校改革攻坚克难,开始进入“深水区”。

强化“交通特色、轨道核心”办学特色定位,必须建立学校、学院和学科专业三位一体的特色支撑体系,明确各学院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在现代铁路建设组织架构中的分工,彰显交通特色,学校办学特色由学院“交通角色”支撑,学院“交通角色”由相关学科、专业支撑。通过这一体系持续有力的支撑,逐步实现“区域一流大学”的近期发展目标和“全国一流交通大学”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调整基本原则为:学科设置上,学科与学院“角色”相一致。专业设置上,专业向相近学科靠拢,减少专业方向跨学院设置。学科、专业发展上,交通类学科专业,强化交通特色,突出主体地位;公共基础性学科专业或建设成效较显著、发展势头较好的非交通类学科专业,鼓励做强,打造品牌;建设成效较差的非交通类学科专业,限期整改、暂停招生直至撤销;学院在寻求与“交通”的契合点时,注重错位发展。

调整后的主要变化有,一是对轨道交通学院进行改造,更名设立“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相关专业及其教师、设备进行分流。

二是将机电工程学院更名为“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更名为“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将原轨道交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划归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划归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学院视情新增“铁道工程”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理学院视情新增“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三是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现状,通过整合理、机电两个学院和生物材料研究所学科专业资源,新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是根据学校交通类学科专业布局,相关技术平台不可或缺,独立建制“轨道交通实验中心”,负责全校轨道交通领域各学科专业科研实验和实践教学。

校党委要求,根据我国现代铁路交通网络发展趋势,首先定位学院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中的分工与“角色”,再依此对全校交通类学科专业进行调整和设置,自设专业和学科方向应注重在高铁、地铁及其安全、维护和运营管理以及物流等领域。

为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此前学校进行了充分的多层次、多方调研。校领导带队,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到相关学院进行了调研,并组织退休校领导、资深教授、熟悉铁路运输组织的专家(教授)进行座谈,将《学科、专业调整及学院设置意见》提交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审阅,听取意见和建议。

责任编辑:薛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