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晚,中山大学人机互联实验室主任,哲学系教授、博导翟振明先生做客第439期孔目湖讲坛,为大家带一场题为《人工智能:造工具还是造人》的精彩演讲。

解析人工智能的影响
讲座伊始,翟振明直言,人工智能造的是没有思想、没有诉求的工具。专攻围棋的人工智能机器“阿尔法狗”并非一个生命个体,而是由人操作的工具。而有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被称为“生殖工具”,却依然是有自我意识的人。
翟振明指出,人们最初创造机器仅仅是为了解放体力劳动,但现在的人工智能机器渐渐涉及人的脑力劳动。而“马云投资的情感机器人”则说明在人们心中人工智能是“造工具”还是“造人”已经混淆,它带来的问题很严重的。翟振明表示,现在人们所拥有的智能化的工具越少越好,满足生活需要即可,我们真正要追求的是幸福、自由等内在价值。

探索人工智能的发展
多数人工智能专家认为,人的大脑是计算机,而人就是一台有独立意识的高级电脑。专家研究人工智能最初的目的是理解人的结构和思想,此后因为有了工具的契机才得以广泛发展。翟振明再三讲明,就本质而言,高端的人工智能机器同简单的算盘一样,都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工具。
翟振明说,在人工智能与虚拟空间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变得愈发强大,在人类眼中,它妄想征服人,甚至代替人。对此,翟振明安抚道,即使工具拥有自我意识,也只是我们特殊繁衍的后代,它们的良好发展类似于后辈的超越,并没有征服一说。他提出,人工智能并没有多少颠覆性的东西,那些“危险”都是人类的误解造成的。

剖析人工智能及VR的意义
翟振明认为,不同于人工智能,VR(virtualreality)有着无缝连接现实和虚拟的功能,能做到对人的视觉、听觉达到完全抹掉的真实感受,对人类生活有着极大的颠覆。
翟振明预言,我们的下一代可能会普遍生活在虚拟空间中,就如同我们现在使用智能手机一样自然。而微软的VR头盔HoloLens正验证着这一预言。
谈及人工智能和VR的哲学意义,翟振明感慨道,人工智能和VR的技术深深影响着人类社会,我们应该预先注入人文理性的血液。
最后,翟振明鼓励在场听众,要激活流淌在血液的人文精神,客观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摄影/陈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