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委以做“有滋有味”的主题教育为牵引,坚持在学深悟透、弄通做实上下大功夫,在传承基因、永葆本色上下大功夫,在真抓实干、善作善为上下大功夫,推动主题教育呈现出了浓厚的“辛辣味”“家常味”“人情味”。

校领导带头原原本本自主学,读原文、悟原理。(摄影/黄晓鹤)
一是总体设计突出“辛辣味”,规避问题“似曾相识燕归来”。针对以往进入状态不够快的问题,学校党委在7-8月即组织全体校领导及部分处级干部、党支部书记,分别在北京大学和瑞金举办了专题培训班,实现了提早谋划动员。针对以往上下步调不够齐的问题,通过校领导班子、二级党组织、党支部“一体化”同部署、同要求,实现了“一盘棋”“齐步走”。针对以往投入精力不够大的问题,学习方案既有“必修科目”也有“选修单元”,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针对以往思想碰撞不够多的问题,将校领导班子成员、副处级以上党员干部,按单位职责分为了9个小组开展学习研讨,实现了从单个班子小范围单向交流升级为同类班子大范围同步碰撞。

学校党委在全省率先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摄影/李丹)
二是学习教育紧扣“家常味”,推动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课内,学校党委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并从全校选拔师资力量,选聘了以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入选专家、《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执笔人、“江西最美思政课教师”、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等为代表,由校领导、党政管理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辅导员等30余人组成的教研室师资队伍。工作中,教研室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主题”分解为若干“微专题”,采用集体备课、录播慕课、编写教材、分专题开展研究等方式,着力推进思政“金课”的“线下+线上”全覆盖。课外,充分发挥身边先进典型的朋辈教育效应,从学校“天佑先锋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项目中,遴选60余名学生党员骨干组成“青春告白祖国”宣讲团,通过“红色故事汇”微党课、自编自导自演话剧《可爱的中国》、推出“我和我的祖国”快闪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共同跑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力棒。

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的多功能“党员活动中心”。(摄影/熊子钰)
三是检视问题彰显“人情味”,聚焦整改“一枝一叶总关情”。学校党委运用“弹钢琴”法,边学习、边调研、边检视、边整改。围绕梳理出的8大类、50小项问题清单,优先改、马上改师生关注的8个热点难点,让广大师生在主题教育中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围绕党组织提出的推进“三化”学习阵地建设的诉求,学校党委建成了专门设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阅览室,集入党宣誓墙、党支部活动室、党员志愿服务中心、党建思政融媒体中心为一体的多功能“党员活动中心”,并实现了网上预约、全校共享。围绕教师提出的提升教学硬件水平的诉求,学校建成了128间功能全省高校领先的升级版智慧教室,显著拓展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的空间。围绕学生提出的洗衣难的诉求,学校建成了功能更多样、模式更智能、价格更实惠,综合标准居全省前列的学生宿舍洗衣房,有效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