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江西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总体方案》即将公布实施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学校如何抓住机遇,提早谋划,精心准备,迎接全省一流学科、专业以及特色高水平大学的遴选,在如火如荼的“双一流”建设大潮中占据应有的位置,是我校经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之后,必须举全校之力抓实抓好的又一重大工作。12月14日,学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学科、专业建设工作,为我校“双一流”建设给力助推。党委书记万明、校长罗玉峰出席。

万明开宗明义:要认真梳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反馈的意见,制定切实可行整改方案,建设国内一流学科、专业,向百年交大梦再进一步。
“如何建好一流学科?”万明提出七点要求:一是积极作为。要增强自信,以积极的态度,不坐等、有担当、有责任、有胸襟,享受奋斗的过程;二是摸清底数。明了我校各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长,以及在本省、行业内的水平;三是确定目标。把握机遇,以2020年为时间节点,不仅有学科、专业进入国内一流行列,而且按确保、争取和成长三个层次,明确我校各自应努力达到的目标;四是奖惩结合。必须加大奖惩力度,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五是引进人才。要注重引进人才的效益和效率,坚定引进高水平人才的信心不动摇;六是形成合力。要举全校之力,确保至少一个学科进入全国一流,争取若干学科进入省内一流。学科、专业建设要与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定位、办学方向、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七是加大宣传,营造创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的良好氛围。为此,确定2017年为学校“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年”,希望各部门、学院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方案和时间节点,将相关工作落实到位,做出实效。
罗玉峰指出,“双一流”建设不仅是高等教育国家发展战略,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必须确立目标,汇集思路,结合国家需求、学校特色和区域发展,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打造国家、省内一流学科专业;打造学术、教学团队,积极引进更多高端人才,带动团队发展;打造相应平台,促进学科、专业建设;通过机制创新,形成良好的学术研讨氛围;通过完善考核机制,激发学院的主动性,做到奖罚分明;同时组建相应机构,完善日常工作机制,保障我校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成效。“我校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他说道,“双一流”建设将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同时,竞争将很激烈,需要全校上下一起努力。
副校长张坚、陈梦成出席会议。“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要处理好学科和专业的关系,将学科与专业相结合,”张坚提出,我校学科、专业建设目标定位,要针对不同类型,制定不同方案。
陈梦成认为,在当前背景下,首要工作是按照省内要求对我校学科、专业进行遴选,全面分析,将优势学科确定下来,重点建设、打造。
会上分析了《江西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方案》,与会人员就“如何建设一流学科专业”进行商讨。会议还对我校寒假研讨会主题,我校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方案的形成进行了具体部署。
教务处、研究生院、两办、组织部(人事处)、宣传部、学团、发规处、科研处、招就处、资产管理处、计财处、国交处、政府采购招标办、科技园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2015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目的是尽快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国务院文件也提出了地方高校开展“双一流”建设,由各地结合实际推进。我省形成了《江西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总体方案》。(摄影/秦国华)
责任编辑:高欣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