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正当时,挑战无极限。6月3日,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终审决赛在我校开幕。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罗玉峰,团省委党组副书记、副书记马健,省学联驻会执行主席欧阳文意,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卫平,省社科院科研处副处长游冬娥出席开幕式。参加开幕式的还有大赛评审委员会的各位评委、部分高校领导、主办单位相关处室负责同志,本次比赛的专家评委、各参赛高校领队、指导老师和参赛选手。我校党委副书记汪立夏主持开幕仪式。


罗玉峰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到会的各位领导、嘉宾、评委、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表示热烈欢迎,对社会各界给予本次大赛的支持帮助致以衷心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并指出,时代呼唤创新,青年渴望创新。青年是社会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也应当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广泛开展“挑战杯”等赛事,有利于促进创新人才成长,引领青年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我校承办本届大赛,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虚心向各位专家请教、向兄弟院校学习。作为大赛的承办方,我校将认真借鉴以往承办高校的宝贵经验,依托学校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全力以赴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努力办出一届协同创新、务实高效、特色鲜明的“挑战杯”竞赛,为大家搭建起一座科技展示的舞台、竞技交流的擂台和增进友谊的平台。

马健说,“挑战杯”竞赛的开展,为广大高校学子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激发奋斗活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他对本次大赛提出五点希望:希望各参赛团队能够合力协作,在大赛中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在“挑战杯”的舞台上展现出团队风采;希望参赛学校各级团组织认真做好本次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在整个大赛环节做到主动对接、主动服务;希望各位评委老师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遵照大赛组委会制定的大赛章程和终审决赛答辩规则,切实做好大赛评审工作;希望志愿者朋友们,继续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主动的投身到本次活动的志愿服务中来,当好活动的服务员、宣传员和推广员;希望全社会都关注、关心和支持“挑战杯”赛事,营造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参赛学生代表、我校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2014级测控技术与仪器2班何川同学深情讲述了他对科技创新的无限热爱和坚定执着。“感谢挑战杯为我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在这里,我们把活力注入创新,让创新驱动科技,使科技散发光芒。我们学会了创新,学会了挑战。我们明白严峻的挑战是成功的起点,让我们把握青春,挑战创新,勇敢的创造辉煌灿烂的未来!”


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兼哲学社会科学组组长、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卫平详细介绍了评审要求。马健、罗玉峰、欧阳文意、卫平、游冬娥一道,共同为第十五届“挑战杯”江西赛区终审决赛开幕推杆。

开幕式上,会徽和吉祥物的展示昭显着挑战精神和青春热情,一首《向快乐出发》唱出了青年学子不惧困难的勇气和阳光向上的活力。
据了解,本届大赛由共青团江西省委、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省学生联合会主办,华东交通大学承办。大赛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秉承“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办赛宗旨,先后吸引了全省70余所高校积极参与,校级赛、省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4000余件,覆盖学生超过3.5万人,在全省大学生中进一步形成了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经过前期对参赛作品的资格审查、初评、复审等环节,目前有332件优秀作品脱颖而出,进入了终审决赛。终审决赛为期三天,经过了优秀作品展示交流和现场问辩、答辩,接下来将有决赛答辩、创新创业学术报告会、大学生创新创业主题论坛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对接洽谈会。
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出台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形成了“333”创新创业工作体系,涌现了以“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张海强为代表的一大批学生典型。学生在近2年创新创业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341项、省部级826项,在ACM、研究生数学建模等重大赛事中成绩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成为了全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作为全省唯一单位,我校还成为了首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333”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入选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简报》,被省教育厅面向全省高校作了推广。今年“五四”青年节,省委书记鹿心社同志围绕“青春”主题,来到我校与全省青年代表面对面地话创新、谈发展。(摄影/秦国华、高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