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校史馆 | 孔目湖讲坛 | 交大风光 | 高级检索
网上校史馆

网上校史馆

华东交通大学校名题字考

作者:白为民  来源:   时间:2013-06-25  浏览:1
  “华东交通大学”作为校名是独一无二的,所使用的校名题字业已成为学校的书面符号,就如同商标一样是学校的无形资产。而且,它还在不断地得到提升,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意味——作为名字人们使用它,作为书法人们很欣赏它,作为一段历史人们要追问它——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这样发问,“华东交通大学”题字到底出自谁手?这个不应该成其为问题的问题长久以来一直是不少人心中的困惑,知道答案的人可谓少之又少,以至于传言甚多,有一个版本甚至说字是由张春桥写的。

  其实,只要问一问交大的老同志,他们多多少少也知道题字是出自一位上海书法家之手,据我从刘自万老师那里得知,当年从沈阳铁路局教育处调来交大任副校长的李允竹是上海人,是他到上海请人写的字,持这一说法的不只他一个人,不少人都这样说,这是没有疑问的,只可惜李允竹已经不在了,给我们留下来的线索便是写字的时间――在1978年到1980年之间。

  既然当事人已经不在,那么所有关于题字的说法都是间接的,都需要证明才是。可以设想,有两条渠道能让我们接近事实:一是寻找李允竹的家属,以获得更多的线索,据说李允竹的儿子李宏在沈阳铁路局电教室工作;二是“以字找人”,通过字迹识别找到出处,在这方面,学校的石初军已经请教过他的书法老师,并且也有了猜想。就在煞费苦心地搜罗信息的时候,突然一位知情人出现了,他就是学校现在老年书法协会会长方继明。

  方继明说,当年李允竹在上海找到了他的一个亲戚,此人名曰方敬,是书法家,字就是由他写的。方继明还记得,字是写在一张红纸条上,与“对联”一般大小。方继明当时是司机,由他拿着“手迹”到南昌制成校牌。他说,李允竹为了表示谢意,给方敬送了一套景德镇瓷器,这与刘自万说的送了两瓶四特酒不一样。

  于是,我便从网上搜索信息。四川有一个文学前辈叫做方敬的,是著名诗人,他的活动多在四川,条件不附。此外,上海确有一位叫做方敬的人士,从零星的材料看倒是精于书法,确有几分吻合。

  有信息显示,现上海书法家协会的王立忠曾经师从于这位方敬,但细节极其有限。还有一位年逾八十的书家王文学,现为中国艺术家学部委员会书法委员、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会员、东方中日书画研究会会员,徐州市书协特邀理事,市作家协会会员。在对他的介绍中,也提到了曾师从方敬教授。王文学曾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那位上海的方敬原来正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还有,在有关国际象棋运动员王蕾的一篇文章中也提到:“有一段时间,王蕾的棋进步不快,她和妈妈都认为应该想办法提高棋以外的素质。在一位老师的介绍下,王蕾拜上海市虹口区业余大学原校长方敬为师,开始练习书法。”以上材料足以肯定,在上海确实有一位擅长书法的方敬。有一则2007年10月上海华东模范中学的消息,其中提到了一个叫做方敬的老校友,说他“原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上海虹口区七二一大学的校长,退休后,为继承其恩师上海华东模范中学胡景清先生爱生助学的崇高精神,于1975年,在家乡江苏省赣榆县宋庄中学,捐资三万余元,设立了景清奖学基金会。”这里面没有提到与书法有关的问题,所以还不能断言他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人。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遂给上海书法家协会去了电话,寻问该协会中是否有方敬其人,出乎意料的是,答案却是否定的。电话那头的人称,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已经入会,如果存在这么一个方敬的话,他不会不知晓。现在不妨做一个臆断,如果对方的说法无误,那么有一种可能是当年方敬没有加入该协会,因为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的前身是成立于1961年4月的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在文革期间活动停止,到了1981年11月才更名为中国书法协会上海分会恢复活动。1989年4月改为今名。可见,写字的时间正好是在协会将要恢复活动的时期。尔后我又向对方打听王立忠,结果也没有这个人,难道网上的资料有误?我不得而知,要解开疑团只有到上海去一趟,听一听其他人的说法。

  去上海之前有一件事是必须要做到的,那就是找到“手迹”,如果没有原件,识别就会变得很困难。很遗憾的是“手迹”在档案室里没有找到,它是否在李允竹家属的手里也难说,总之已经下落不明。不得已只能求其次,寻找最接近原件的复制品,但即便如此也不容易,先找到的是学校使用过的信笺,印制于80年末期,上有“华东交通大学”字样的信抬头;最早的校徽也是制作于80年代末,字迹缺少细节。后来有人提供线索,说学校的旧校牌尚在,就存放在保卫处的院子里,这个校牌是早年由时任办公室主任的沙国平扛回来的,上面的字迹清晰、生动,与现在公布使用的所谓标准字体相比,笔划要细腻得多,而且更为秀拔。我找到了校牌,把上边的字迹一一拍成照片。就此能否被识别出来,说实话,心中没有底。

  2008年7月14日,我来到位于延安路238号的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在场的几个同志对华东交通大学似乎并不很陌生,也很愿意帮忙,他们传看了照片,一番商量之后可以肯定字是由上海书法家写的,但还不能马上断言是出自谁之手,他们告诉我有个别疑似对象,但无论我如何打听都不说出这人的名字。最后,协会的同志把拍成照片的题字复印之后,让我等候回音。

  回到学校后,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我也没有闲着,电话联系过王文学,也联系过华东模范中学工会,结果不是忙音,就是“等查一查以后再联系”这样的话。就这样又一个月时间过去了,所有的线索都归于零。当然,失败的结果并非毫无意义,这至少提醒了我,寻找的范围可能出了问题,我把方敬锁定在上海市没错,但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而我要找的是现在方敬所在的位置,经过这么多年了,任何人的居住地都可能发生改变。于是我扩大了搜索,果然,在江苏又发现了一个方敬,并且近期还有他的报道,经过对资料的比对,此方敬正是彼方敬。又经过深入的查找之后,终于在网上的“博客”中认识了方敬的一个学生,名叫“夙省斋主人”,他知道老师的下落,但也要等我到了连云港市之后再说。

    2008年11月3日,我专程来到连云港市,到了之后才知道方敬还远在赣榆县宋庄乡间,他在那里已经隐居了10个年头,平时除从事助学活动外,多数时间都深居简出,闭门谢客。我能与他见面也是缘分,当他听说我苦苦寻找了半年之久,便让“夙省斋主人”一路风尘地把我送到他的景清书苑——一座独门独院,屋内飘逸着墨香的“陋室”中。

图为方敬先生

  在与这位年近80的老先生相处近24个小时的时间里,我感觉要比在外界度过一年的所得还要多,他让我体验到的那种淡泊的心性、深厚的积淀,、雅致的生活近乎于梦境……当然,这些不是我现在所要表述的,只说当下他向我道出了真实情况。在方敬的一生之中他只给人写过一次门牌,那还是为一位乡间教师,因为清贫的他向学生捐出了仅有的五千元钱,有感于他助学的精神,在这位教师成立宋庄文印社时,方老先生欣然为他题写了门扁,除此之外他再也没有写过。那么,华东交通大学校名题字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呢?

  1978年学校独立办学后需要挂牌,当时学校的领导在寻找题字人时首先想到了铁道部的一位副部长,但人家觉得不合适,于是副校长李允竹就来到上海,请自己的亲戚方敬帮忙。方敬10岁开始习字,后来投到书法界老前辈黄葆戉的门下,又师从沈尹默先生。与他一起学字的还有黄葆戉先生之子,他有一个学生,便是方敬请他给学校题写校名的周志高。那时周志高的字已经具有相当的功力,之所以请他写,按照方敬的话说,是因为他的字已经很成熟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题字是周志高认真创作的6幅字中的一幅。

  可惜我还没有一睹周志高先生的风采,关于他的介绍网上有不少,现摘录其中的一部:

  周志高,笔名季高、辛默、诚公等,别署兴墨楼,1945年1月30日生,江苏兴化市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杂志主编,原为《书法》杂志执行主编。中国书协第一、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届理事,全国、中青展评审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特聘教授,中国书协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1964年毕业于上海出版学校美术专科班。1977年6月创办国内首家《书法》杂志并主持工作至今,启功先生称其“其所编刊物,创始于书艺重兴之初,有筚路蓝缕之功历久而其绩弥盛”。曾先后倡导主持或参与主办全国五个第一大型活动。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一至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一至八届中青年书法展。出版《周志高书法》、《周志高书法专集》等十余种专著,多次出访国外交流。任全国第三、四届电视书法大赛评委,中央电视台专题介绍,荣获中国书协“中国书法艺术荣誉奖”。

  同时,网上还有不少周志高先生的书法作品,要欣赏它们应该多了解海派书法的风格,最好还要看一看黄葆戉、沈尹默等这些高境界的书法大家的字才好。

  为了弄清学校校名题字,断断续续用时半年,行程过五千公里,现在总算有了一个结果。我个人认为,能让人们对学校多一些了解,产生对学校的好感,同时又能解除一些人心中的疑惑是很值得去做的有益的事情。

责任编辑:白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