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左为聂国雄,右为与之共过事的林中孚
2011年12月28日,驱车前往长沙采访聂国雄。同行的有林中孚、摄像师罗跃年、聂国雄之子聂伟平。早8点40分从学校启程,车行二百公里至萍乡下高速进食,而后行百多公里进入长沙地界,为寻中南大学分校铁道学院又在城区中转悠了三、四十公里。
聂国雄现住在中南大学分校铁道学院宿舍内,已是83岁的老人。他1978年调入华东交大,据他自述,初到学校的两年间,曾在材料科、绿化科等多家单位供过事,还应人事部门的派遣到武汉、厦门进行过两次外调,他是一个自己也说清属哪个部门,也没正式职务的人。1980年学校与油库的土地纠纷达到白热化,孔目湖区成为必争之地,为了保住400多亩水面不被侵占,学校决定成立水产队(渔业队)对孔目湖实施管理。校长陈立看中了聂国雄,让他负责此项工作,答应按他的要求给人给钱。聂国雄明知道这是学校最苦的差事,但他没有推辞,他在原马鞍山生产队渔业组的基础上组建了一支10多人的队伍,向学校要了15000块钱便开始在孔目湖养鱼了。水产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湖区荒芜之地上立住脚根,他们选择在湖边一片向水面突出的缓坡上搭建了几间平房,并在学校的支持下实现了三通。这时聂国雄的爱人正好调回长沙,于是他便一个人在窝棚里安了家,过上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这一干就是8年。
聂国雄临“急”受命,此前他并没有养过鱼,接手工作以后他只能边干边学。有人说孔目湖的水质受到油库的污染不宜搞养殖,他就到林业厅请来专家对水质做化验,然后根据条件选择适宜的鱼种进行放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因为学校的规模不大,生活污水排放量有限,重要的是那时双港路还没有扩建,南区、北区水系相通,湖水还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虽说水质不是很好,但养鱼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水产队里也有那么几个熟悉养鱼的人,湖里鱼的长势竟也出人意料的好,产量自然不小,学校用收成当作福利,逢年过节就给教职工发鱼,每次打捞起来的鱼都有两、三千斤之多。
水产队有一张长400米、深度达到8米的大网,一般轻易不使用,如果用它来捕鱼,聂国雄就要动员学校各方面的男劳力一齐上阵,那场面甚是壮观:教职工聚拢在孔目湖,拉网的拉网,围观的围观,待鱼网收到50米范围的光景,只见鳞光闪动,鱼群甩着尾巴腾空跃起,此起彼落,水花四溅,伴随而来的是人们一阵阵惊呼。
自从养鱼以后,孔目湖周边就变得不那么安宁了。附近万家村的老表盯上了肥美鲜活的鱼,得到机会就来占“便宜”,油库保卫科的个别人,干的是巡防的工作,做的却是偷鱼的事,还有在学校施工的建厂局一些人,更是明目张胆地在湖里围一个圈,把里边的鱼归为己有,谁要管就打谁。聂国雄是一个直性子的人,他偏偏不卖周边熟人的账,专门在湖的周围设置了四个看护点,配了三条船,日夜派人值守。他与偷抢者针锋相对,严重的时候,油库巡防人员竟动用了枪械,有一名水产队人员的大衣就曾被枪弹击穿。1985年,油库的一名巡防人员打人致伤,聂国雄让公安部门介入,开着警车前去抓人,依法对其做了处理,至此以后孔目湖逐渐太平,聂国雄又乘机扩大战果,让附近万家村的老表开荒种殖鱼草,与他们搞好关系。
正是有了像聂国雄这样做着最艰难、最基层工作的人,学校的利益才免遭外人侵占,华东交大才有现在值得骄傲的孔目湖景区。所以,熟悉聂国雄的人提起孔目湖无不对他表示敬意。
聂国雄的直性子在交大算是出了名的,在他的眼里,做事只讲对与错,从来不看谁的官大官小。有一次,副校长李允竹坐车经过仓库,见大门上的锁只是虚挂着并没有锁死,就批评道:“这样锁门能起到作用吗?”在一旁洗衣服的聂国雄头也没抬,说:“我在这里看谁敢开门。”没想到李允竹竟从车上下来把门打开了,还说:“我就敢。”这让聂国雄感到这位领导做事很较真。后来有一次水产队安排与孔目湖周边的多家单位商谈工作,李允竹本该到会,可他偏不出席,聂国雄不得以,只好拉住总务科的陈世壳、郑定魁到场,向来人介绍说,这是某某科长、那是某某科长搪塞了一番。会后,他就此事写报告向上级提意见,在呈递报告之前,他先让李允竹过目,告诉他说:“这是我向上级反应你的情况,我必须让你先知道。”
聂国雄之所以有胆量“顶撞”,也是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存私心。他听说校长邵渭渔对水产队的账目有异议,就找到校长当面对质。原来邵校长所提到的问题,是北郊林场鱼业组时期用基建款发放工资的事,那也是有铁道部文件做依据的,更何况事情不是发生在聂国雄负责水产队工作期间,为此说他有经济问题,他可不干了,一怒之下竟把邵校长的水杯从办公桌上划到地下。但如果遇到自己的私事,聂国雄从不原意找领导的麻烦。他来到学校时就拿主任科员的工资,负责水产队工作后,人们都习惯称他为“聂科长”,而实际上学校一直都没有解决他的职务问题,虽然人事处的处长吴景文向他了解过情况,可到他退休了也没有下文,这让他很不理解,导致日后享受不到相应的待遇,尽管如此,当他面对我们的采访时,也没有听到他对学校领导有什么抱怨。这就是我所知的交大一个普普通通、身型瘦小的职工——聂国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