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校史馆 | 孔目湖讲坛 | 交大风光 | 高级检索

报刊采写

【江西晨报专版】探访华东交大返校复课情况 师生回归课堂进行面对面交流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05-24  浏览:1

▲课堂上,学生隔位就坐听课。

学生在食堂打包饭菜。

▲李骐紧盯着电脑上的实验数据曲线。

图书馆里一些学生正在自习。


我省首批高校学子已经返校复学22天,目前省内各大高校非毕业年级学生正陆续返回校园。后疫情时代的青年学子们漫步在初夏校园,教室内熟悉的答问声、过道上匆匆的脚步声都成为返校学子们期待已久的“校园好声音”。上周四,记者探访了位于南昌的华东交通大学,了解当下高校恢复教学后的情况,5月7日起,该校学生有序返校复学,学校各项教学科研活动重回正轨。


上课进行时 9时30分

结构力学课堂上学生隔位就坐

在华东交通大学南校区图书馆的一间教室里,学生们正在学习“结构力学”的课程。记者按照要求与学生保持两个座位的间距,一同听课。在学生们摊开的笔记上,满是方程式和数字,课堂上师生互动频繁,回归正常的线下教学秩序。

“结构力学是我们专业的必修课,现在,线下学习能让我更及时地向老师提出不解之处。”来自该校软件学院的张姓学生告诉记者,返校已有5天的他已经快速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和其他同学一样,他一边盯着老师标注重点,一边记录下笔记,不时还会举手发言提问。

“桥梁的结构分为梁式、拱式、斜拉桥和悬索桥,赣江大桥就是典型的……”讲台上的教师吴美琴正在用幻灯片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知识点,戴着口罩的她声音洪亮、清晰。

课后吴美琴告诉记者:“从今年一月份放假到现在,有四个多月没在课堂上和大家细细梳理知识点,能重回课堂是一件幸福的平凡事。”


讨论进行时 10时20分

毕业设计讨论会上导师逐一指导学生

在该校逸夫楼408室,8位来自土木建筑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正在听导师张卫风讲解毕业设计中的实践环节的难点。

“一定要按照图纸上的尺寸严格作图……”张卫风如是说道,而这次讨论会是他和学生们的第二次线下讨论。“我们9时就到了,毕业指导讨论原则上大家都要到场,能起到集思广益的学习效果。”

坐在张卫风对面的大四学生王同学正频频发问,他来自河南郑州。“之前我们线上讨论过很多次毕业设计的开题、导向、作图细节,但是很多具体操作还需要向老师线下指导请教。”他所在的毕业指导组已全员到齐。

“我们学校是有科研任务的研究生和毕业年级的学生优先返校,其他年级现在正陆续返校。”该校教务处副处长李东风告诉记者,目前,该校正抓紧进行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工作。


练习进行时 11时00分

艺术学院教学楼里优美旋律不绝于耳

在该校艺术学院教学楼的琴房里,来自河南洛阳的音乐学专业大五学生赵飞燕正在练习弹奏钢琴,优美的旋律一段接着一段,音符在她的十指间跃动,透露出青春艺术的气息。

“我平常课后都会一人来琴房练习一小段(音乐或曲谱)。”赵飞燕说道,“久违、一人、沉浸。这三个词是我返校学习体会的‘一键三连’。”学校的教学秩序正在逐渐恢复,但令赵飞燕遗憾的是今年取消了毕业汇演。“放寒假前,我和同学们就在陆续准备汇演的各项事宜了,有的同学都已经开始练习汇演节目。很可惜,因为疫情的原因,大家不能在舞台上一同向全校师生表演。”

虽然没有了毕业汇演,但赵飞燕生活依然很充实。回到学校的她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引导其他同学返校。“入校登记、食堂引导、前往机场接车……回到学校的我还是很忙的。”


用餐进行时 12时00分

学校食堂里多数师生选择打包用餐

“吃什么?”是学子们放下笔时最关心的话题。记者走进该校南区二食堂体验用餐,在经过人工测温后,记者进入了堂食区域,每一张餐桌只有一个餐位,大多数师生都是选择打包就餐,堂食的师生只占少数。

“我们提供12元和15元的中餐选择,菜品每天更换,后续还会开放更多用餐门店。”食堂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而在食堂内的打包区,记者看到师生们正熟练地给饭盒套起袋子。“我返校有一周了吧,很快就适应了学校里面的防控举措,觉着自己的打包速度可以和外卖员有得一拼。”一位姓刘的学生跟记者打趣道。


自习进行时 14时30分

图书馆内毕业年级学生“泡”馆自习

在该校的图书管里,一些学生正在“泡”馆。通过研究生笔试的胡云是该校交通运输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她正在图书馆准备着北京交通大学的面试,这个下午她打算都坐在图书馆里翻看和专业相关的书籍。“图书馆里更有学习的氛围,在家里学习总有种放假的感觉,让人对学习产生懈怠的心理。”

坐在她后方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姜鑫正敲打着键盘,“毕业论文不少要修改的地方,图书馆让人觉着安静自在,更适合学习。”回归近一周防疫校园生活的姜鑫已经养成了“在校生物钟”,“回校的这段时间,上午在和导师讨论,下午在图书馆改论文,晚上就在操场跑上两圈。”


科研进行时 15时00分

实验室里科研项目有序进行

15时,该校土木建筑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一年级博士研究生李骐坐在实验室的小板凳上,双眼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曲线,他所参与的“钢管在锈蚀情况下的徐变”科研项目早于去年10月份就开始了,预计到今年7月份完成。

“一天中,8:30到22:00都是我泡在实验室的时间,现在都想着该如何投入到科研当中去。”

记者了解到,受疫情影响,该科研项目的一些操作都由在校的教职工代为管理,以保证科研项目有序进行。“由于我们的科研项目是运用在桥梁机构设计方面的项目,科研时间长,不能被长时间中断,幸亏老师能帮我们定期照看科研装置运行。”李骐告诉记者。

(链接:http://www.jxcbw.cn/mainpages/newsInfo_xiangxi.aspx?NewsID=362469)



责任编辑: